北京严厉整治学科类培训机构,对素质教育是利好,还是隐忧?

March 11, 2021, 4:03 a.m.

昨日,北京市朝阳区、海淀区、昌平区分别发文,要求整治校外培训机构的通知引起培训行业从业者极大关注。

三区教育部门的整治范围集中在学科类培训机构、语言类培训机构、中高考复读类机构。整治重点是办学许可证和资金监管。

事实上,在北京发布通知之前,3月8日,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倪闽景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表示,在2021年上海将会打出一套组合拳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

具体措施包括:

2021年将出台《上海市民办培训机构设立与管理实施办法》、《上海市中小学生文化学科和语言培训机构设置标准》、《上海市民办培训机构基本服务条件指引》《市场监管部门集中行使涉及培训市场的有关行政处罚事项与依据清单》,并把线上培训机构的规范管理纳入其中。

此外,《上海市培训机构线索移交与执法协作办法》已于今年发布。根据该办法,行业管理部门发现问题,线索可以移交给市场监管部门;市场监管部门在执法时的执法流程,也已经形成文件对外公布。


对于因为教育培训机构频频跑路引起的“预付费”模式讨论,倪闽景认为,教育预收费古往今来都有。例如现在大学、民办学校等都是先收一个学期的学费,然后逐渐使用、消耗这些经费。现在,培训机构也采用了这种方式,理论上,如果培训机构预算好各方面成本费用、合理使用和消耗,是没问题的。


为了监管机构收取的学费资金用途,倪闽景在直播中提到,上海市目前正在研究,近期将出台《上海市民办培训机构收费管理办法》。“在预付卡制度基础上,我们计划再建立两个机制:一是第三方支付机制,资金可能放到银行(第三方),再通过某种机制划给机构,这样确保万一机构出现问题,资金还在第三方,不至于给消费者带来损失;二是我们考虑引入保险机制,如果机构资金出现问题或者倒闭,保险公司可以给家长赔偿。”企业可以在上述制度中选择,“可以选来一次付费一次,可以选择预付卡制度,可以选择第三方支付,也可以选择保险。”


从北京已经公布的监管措施和上海即将出台的监管措施看,两地的监管重点在于:资金监管。

在中国教育培训行业发展史上,上一轮教育培训行业整治是在2018年。

2018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民政部办公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此次治理的重点包括3个方面,分别是:一是治理无资质和有安全隐患的培训机构,把确保学生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二是治理数学语文等学科类超纲教超前学等“应试”培训行为,把减轻学生校外负担放在最突出位置;三是治理学校和教师中存在的不良教育教学行为,把强化学校和教师管理提到更重要位置。

2018年8月23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23日介绍,截至8月20日,全国已摸排校外培训机构38.2万家,其中发现问题25.9万家,整改4.5万家。下半年教育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大整改推进和督查督办力度,确保2018年底前完成所有培训机构的整改工作。

在经过2年多的整治后,目前教育培训行业缺证少照的机构已经被清理一部分,超前超纲教学已经被大力约束。

然而,2021年此次整治的时代背景是从2018年起,教育培训行业跑路事件频频发生,家长权益得不到保护,课业压力有增无减,部分培训机构过度营销导致家长焦虑,尤为特殊的是,两会期间人大代表的提议进一步引发和放大了社会关注度和讨论热度。

,目前此轮整顿是延续了2018年教育培训机构整治节奏,整顿内容进一步加深,到了内容监管和资金监管的层面

但是,对于素质教育机构而言,并非是利好。

此前曾经报道过,有争议的教培机构资金监管措施,能否提前为行业“排雷”?截至2020年1月,在全国范围内的12地区开展3个月收费试点。根据睿艺的独家了解,目前北京市石景山区试点的3个月收费模式,具体操作是:培训机构将学生学费放在指定第三方收款平台,这些资金有80%机构可以自由支配,另外的20%则是按照课消,每个月培训机构进行申请结算。机构目前不需要缴纳平台服务费或托管费。

根据业者提供的信息,实行3个月收费后,财务模型更好算,也更清晰。为了保证续费率,在运营和教学上做了调整,配合续费的节奏,但是家长满意度更高了。

此外,还有业者透露,朝阳区一些书法培训、国学培训结构接到通知,要求停课。不论机构是否属于学科类,全部要求实行3个月的资金监管。目前北京市有12家银行中标教育企业的资金监管。除了培训机构外,全北京市的幼儿园收费也将纳入资金监管范围。

这意味着,北京市全市范围、所有培训机构即将实行3个月的收费模式,无论线上线下。

实行3个月收费模式对素质教育机构的影响如何?大机构自身实力强,成规模的机构更是从2019便开始实行3个月收费,运营节奏、教学管理也早期适应。

小机构由于自身灵活,成本少,压力相对较小,真正的困难是使用学员学费盲目扩张的机构。一旦全行业实行3个月收费,将导致此类机构现金流压力大。但对于全行业来说,将会倒逼机构专注教学和服务,促进行业良性发展,长期来看有利于头部机构的持续扩张。

关于办学许可证,虽然国家在2018年4月20日,教育部公开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意见(下文简称《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第15条修改意见表示:“实施语言能力、艺术、体育、科技、研学等有助于素质提升、个性发展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教育培训机构,可以直接申请法人登记。

但是,就各地的实际执行情况来看,多地教育局要求素质教育机构证照齐全。比如2020年成都天府新区发布的校外无证培训机构中,98家属于素质教育机构。

因此办学许可证对素质教育机构而言,成为了不确定性因素。实际情况要根据属地相关部门要求。近两年国家整治培训机构证照,但是新发的证照数量少,等待时间长,对于机构正规化运营的挑战进一步放大。

总结来看,此次整治对素质教育机构最大的影响可能是即将全面实行的3个月收费模式。素质教育机构需要重新设计教学内容和运营节奏,保证每期续费率处于一个高水平才有可能持续经营下去。

一旦全国范围统一实行3个月收费,素质教育行业的格局是否会逐渐呈现哑铃状?对于素质教育从业者而言,也许需要提前规划设计出符合国家监管要求的模式和课程,才能持续良性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