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海之下,托育行业跑出加速度

April 17, 2019, 7:30 a.m.

“托育新政”,呼之欲出
今年两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谈到2019年政府工作任务时特别指出:婴幼儿照护事关千家万户。要针对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后的新情况,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托育服务机构,加强儿童安全保障。托育服务再次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近两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及。

追根溯源,从中国政府的民生目标来看,十七大报告、十八大报告总结为: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十九大报告,加入“幼有所育”、“弱有所扶”,早、幼教从此成为“七有”民生问题之首。

2018年两会,0-3岁托育服务的全程监管,第一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2月,国家发改委牵头的18部委印发《行动方案》,积极引导社会力量举办托育服务机构,鼓励社区共享平台的托育服务新模式,消灭0-3岁幼儿“入托难、入托贵”的民生盲点。2019年两会,0-3岁托育服务第二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国家多次出手,出台各项政策大力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托育服务机构不是没有原因。从人口数据来看,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8全年出生人口152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94‰。2018年新生儿数量比2017年减少了200万人,相当于2017年全年出生人口的12%左右。2017年新生儿数量比2016年减少了63万人。生育政策放开之后,人们却不愿意生了。

需求之下,必有回响

在不想生的背后,是社会化托育服务严重缺位。中国最早的托儿所出现在1929年,当时会有农村托儿所、劳工托儿所(服务于小贩、工人、三轮车工友的孩子服务)、职业妇女托儿所、工厂托儿所之分,不同种类的托儿所明确服务于不同的职业人群。1980年,中国颁布了《城市托儿工作条例》,明确定义“托儿所是3岁前儿童保教机构”,由地方行政部门领导。进入90年代,随着计划生育、国企改革等政策的推行,企业附属托儿所纷纷关闭,旧有的农村、街道托儿所也大都不复存在。

从生养层面来看,在中国,绝大多数女性生完孩子只要长辈愿意带,基本上都可实现老人帮忙,但也有一些因老人与年轻人关于如何带孩子的教育观念差异而产生分歧,还有一些长辈不愿意带孩子,年轻女性又要工作,导致养育问题无法解决。当然,也有更多的职工家庭希望孩子入托,可以“科学养育”、“培养习惯”。玛利亚·蒙台梭利曾说:“0-3岁的发展,就其程度和重要性而言,在人的一生中超过任何阶段。”0-3岁是人生的起点,也是终身学习的开端,幼年的各种经历会贯穿人的一生。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早期教育的关注,人们对0-3岁的保育教育需求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希望3岁以下的孩子获得专业的保育和服务,而不再满足于将孩子留在家庭中由祖辈看护。

在市场需求下,目前,中国市场上针对0~3岁儿童的托育机构,从托育的时间来看,可以分为半日托、全日托和24小时托管。从提供的服务内容来看,可以分为以看护为主的机构、看护+早教融合的机构、养育+教育的机构。总体而言,专门针对0~3岁婴幼儿的托育机构还相对较少,多数是混合型服务机构,且主要以民营日托机构为主。

资料来源:首控集团整理

尽管目前托育服务没有幼教行业的遍地开花,但市场总不缺敏锐的发现者与投资者。如“早教航母”爱乐祺早于2007年就已看好托育服务市场,更是在中国研发出适合中国宝宝的本土化、多元化早期教育课程体系。YoKID优儿学堂、袋鼠麻麻,多乐小熊等知名托育服务机构,也于这几年异军突起,广受市场投资人的关注。除此之外,还有芬爱教育、乐陪、纽诺育儿、运动宝贝、个个科技、迈德国际成长中心纽诺教育、茂凯MoreCare、哈乐奇教育,或是拿到大笔风投,或是以连锁加盟方式扩展领地,逐渐成为托育服务市场中的新势力。


政策的春风已然来临,而被“激活”的托育市场也将成为教育行业的下一个蓝海市场,在需求、政策利好的大形势下,期待托育服务市场跑出加速度!